這幾場比賽還有一個共同點,那就是輸掉比賽的球隊都是一球未進,用完虐這個詞不為過。從這幾場比賽技術統計來看,勝者對負者基本上就是碾壓。以最直觀的射門數據來看,弱隊想射門一次都很奢侈。其中有兩場比賽,告負的一方連一次射門統計都沒有。可以看出亞洲球隊實力由強到弱的走向不是逐層下降,而是在幾支強隊后就斷崖式下滑。在這種情況下,很多比賽場次比分懸殊大,對弱隊來說確實是“重在參與”。
再看看歐洲區的小組賽中,懸殊比分很大的比賽也有,但不多。不像亞洲區這樣,不要說贏5球以上,贏10球以上的比賽都不罕見。這些都是正式的比賽,不是友誼賽教學賽之類的,并且很多弱隊基本上沒有進球的機會。對歐洲足壇的評價有一句話叫做”歐洲無弱旅“,這說明歐洲各國的足球整體平均水平較高。那么對亞洲足壇怎么來評價呢,夸張點來可以說“亞洲遍地魚腩”。
亞洲足壇參加世界杯決賽圈最多的球隊有韓國(10次)、日本(6次)、伊朗(5次)、沙特(5次)、澳大利亞(5次)。世界杯決賽階段比賽中,亞洲球隊最好成績是2002年日韓世界杯上,本土作戰的韓國隊獲得了第四名,這應該是亞洲球隊到目前唯一進入前四的。這個第四雖然有很多爭議,但畢竟自身也要有一定的硬度才行。大多數時候,亞洲球隊都是小組游,小組三場比賽打完就回家的時候非常多,最多打進16強便止步。
亞洲球隊里能拉到全世界去溜一圈的就那么幾支,而且敗多贏少。歐洲不必多說,貌似還真沒有幾支弱隊。歐洲杯號稱“小世界杯”,實際上歐洲杯的比賽水平和精彩程度要超過世界杯。與亞洲有得一比是北美洲,但是有些勉強,墨西哥、美國、哥斯達黎加、牙買加,亞洲這幾支頂級球隊遇上恐怕兇多吉少,特別是墨西哥是無懼任何一支世界強隊的。非洲足球強于亞洲,這個是大家所公認的。南美洲就更不用說了,擁有巴西、阿根廷、烏拉圭、智利、哥倫比亞等等,能和歐洲掰手腕的唯一大洲。
我們再以亞洲的中國隊來看,客觀的說目前的中國隊在亞洲球隊處于中上位置,也就是亞洲二流實力吧。被譽為最強國足的2002年世界杯那一屆,當時在亞洲也只不能算作絕對的一流實力,世界杯上三戰皆負一球未進。算是走出亞洲溜達了一圈,連顆芝麻都沒撿到就回來了。而歐洲、美洲等的二流球隊參加世界杯,都不會如此狀況。
路還很長,亞洲足球!中國足球!